新聞集錦

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中華精測是下一檔漢微科? 十年磨一劍!「沒有終點線,只有里程碑」

(出處:財訊雙週刊 第 499 期 作者:林苑卿 )

二○○五年,中華精測成立時,Form Factor、MJE等美日的晶圓與IC測試板廠,還掌握市場半壁江山,無論技術或市占,中華精測根本看不到對手的車尾燈;但今天,中華精測發展的晶圓與IC測試板,規格上無任何可較勁的敵手,其用來衡量測試板的技術指標「縱橫比」,已達四十一,同業無人能及。且這樣的晶圓與IC測試板規格,更已成為台積電、三星、英特爾的十六與十四奈米先進晶圓製程測試機台內,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。

晶圓與IC設計公司內的測試機台,內部安裝的測試板,主要功能就是在於檢驗製作完成的晶圓和IC,從中篩檢出不良品,以提高良率,降低IC生產成本的浪費。

現今,全球約有八成手機處理器晶片都已採用中華精測的測試板產品。

一場際遇 轉向測試板領域

未來,晶圓大廠即將投產的十奈米、甚至以下的先進奈米製程,在晶圓測試機台中,也非搭載中華精測的晶圓與IC測試板不可。去年,中華精測營收17.25億元,每股盈餘卻高達14.77元,營收與獲利持續創歷史紀錄。

「過去競爭對手發展的晶圓測試板,一天可以測試八片晶圓;中華精測的技術可以測三十六片晶圓,時間差四倍,測試省下來的錢,是一片要價5000美元晶圓的10%。」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拿著最大客戶台積電實地測試的一份報告說。

其實,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華精測,前身卻是中華電信的研發機構--中華電信研究所內部所培養的印刷電路板(PCB)團隊。「他們(PCB團隊)還在的時候,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現金流比較強,」中華精測董事長李世欽說,在獨立出來前,這團隊一直是研究所裡最賺錢的研發單位。

當時,PCB團隊的獲利業務來源,是以PCB高速設計的技術能力,協助主機板、筆電、工業電腦等大廠設計採用PCB開發的主機板。但一場際遇,從此改變PCB團隊的發展方向。

一九九八年,時任PCB產品經理的黃水可,在一場PCB高速設計技術的研討會裡,遇到一位產業界友人、同時也是提供PCB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廠商經理,他建議黃水可,PCB高速設計技術其實非常適用於發展晶圓與IC測試板,從此讓黃水可萌生將PCB高速設計技術,開拓半導體應用市場的想法。

PCB高速設計技術,可以實現晶圓與IC測試板非常重視的高縱橫比與高層數,後來中華精測更進一步透過材料、設備、工法等跨領域技術,挑戰更高縱橫比與層數,因應包含台積電在內的晶圓大廠,在二八奈米製程以下更先進奈米製程的演進。

而且當時,國內晶圓或IC測試板都要從國外進口,一等就是兩三個月,讓台灣晶圓與IC廠的競爭力在測試階段,就已輸在起跑點上。

這位經理還幫黃水可介紹包含威盛在內的晶片組廠商,讓黃水可的團隊有機會接觸晶圓或IC測試板領域。

「因為不是這領域的人,剛開始我們連domain know how(專業知識)也不懂,花了半年的時間去研究與修正,最終正式量產100萬片產品都通過客戶驗證後,才讓客戶有信心繼續下單。」黃水可回憶,剛開始接觸威盛時,因為初期產品無法符合客戶要求,最後連幫忙引薦的朋友也懷疑PCB團隊行不行。慢慢地從量產1片、10片到最後100萬片都是良品,才讓威盛相信PCB團隊實力,最後正式取代國外供應商。

自立門戶 台積電變成夥伴

不同於3C產品使用的PCB板,層數約四至六層(如筆電用的是六層),也不會有縱橫比的要求,因此多數的PCB廠商都可以分食市場一杯羹;但中華精測基於PCB高速設計技術開發的晶圓與IC測試板,層數要求至少五六十層以上,且有高縱橫比的要求,進入門檻偏高,非一般PCB廠可輕易涉足的領域。

再加上過去台灣的晶圓或IC設計廠,在與國外的晶圓和IC測試板供應商溝通時,容易受時差和語言隔閡,導致溝通不順暢;而且,國外供應商無法彈性加班,交期往往會拉長,無論是配合度或對產品的掌握度都遠不及黃水可的團隊。

「台積電會選擇中華精測作為合作供應鏈夥伴,就是看中其專業能力、品質、價格及服務,」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說。

但一直藏在中華電信背後,黃水可團隊直到○五年,才因當時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,鼓勵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研發團隊自立門戶, 才開始創業。

李世欽、黃水可及中華精測技術長林承銳回憶,當初三人是在七夕情人節決定要創業,當天晚上回家都被太座罵翻了!原因是放棄優渥的中華電信研究所公務員工作,卻要踏入茫茫未知、不知是否會成功的創業之途。

果然,剛成軍的中華精測,儘管初期已獲得中華電信入股,但財務仍不寬裕,採購的都是中古設備,然後再由研發人員修改機台,先把產品給做出來再說。

「早期,研發人員及廠長,在公司創立初期,是睡地板的。」林承銳笑著說,從只幫大廠開發主機板,到轉戰技術門檻更高的晶圓與IC測試板,剛開始生產設備不穩定,所以研發人員與廠長都不敢離開廠房。

黃水可印象很深刻,第一代測試板,就是在最大客戶台積電的壓力下誕生的。

一三年,台積電剛接到一位客戶,但市面仍無對應的晶圓測試解決方案。當時台積電找上中華精測,在台積電對於客戶的規格都難以充分掌握之下,就要求中華精測要開發一個沒有詳細規格的晶圓測試方案。雖然難度非常高,但還是硬著頭皮把單子接下來。「那年農曆年電話接不完,因為做出來的東西都不能用,很慘,良率是千分之二,」黃水可苦笑道。三個月後才趕在期限內把產品開發出來;其後,台積電也開始慢慢放量,最後成為固定的合作夥伴。

自立門戶 台積電變成夥伴

不同於3C產品使用的PCB板,層數約四至六層(如筆電用的是六層),也不會有縱橫比的要求,因此多數的PCB廠商都可以分食市場一杯羹;但中華精測基於PCB高速設計技術開發的晶圓與IC測試板,層數要求至少五六十層以上,且有高縱橫比的要求,進入門檻偏高,非一般PCB廠可輕易涉足的領域。

再加上過去台灣的晶圓或IC設計廠,在與國外的晶圓和IC測試板供應商溝通時,容易受時差和語言隔閡,導致溝通不順暢;而且,國外供應商無法彈性加班,交期往往會拉長,無論是配合度或對產品的掌握度都遠不及黃水可的團隊。

「台積電會選擇中華精測作為合作供應鏈夥伴,就是看中其專業能力、品質、價格及服務,」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說。

但一直藏在中華電信背後,黃水可團隊直到○五年,才因當時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,鼓勵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研發團隊自立門戶, 才開始創業。

李世欽、黃水可及中華精測技術長林承銳回憶,當初三人是在七夕情人節決定要創業,當天晚上回家都被太座罵翻了!原因是放棄優渥的中華電信研究所公務員工作,卻要踏入茫茫未知、不知是否會成功的創業之途。

果然,剛成軍的中華精測,儘管初期已獲得中華電信入股,但財務仍不寬裕,採購的都是中古設備,然後再由研發人員修改機台,先把產品給做出來再說。

「早期,研發人員及廠長,在公司創立初期,是睡地板的。」林承銳笑著說,從只幫大廠開發主機板,到轉戰技術門檻更高的晶圓與IC測試板,剛開始生產設備不穩定,所以研發人員與廠長都不敢離開廠房。

黃水可印象很深刻,第一代測試板,就是在最大客戶台積電的壓力下誕生的。

一三年,台積電剛接到一位客戶,但市面仍無對應的晶圓測試解決方案。當時台積電找上中華精測,在台積電對於客戶的規格都難以充分掌握之下,就要求中華精測要開發一個沒有詳細規格的晶圓測試方案。雖然難度非常高,但還是硬著頭皮把單子接下來。「那年農曆年電話接不完,因為做出來的東西都不能用,很慘,良率是千分之二,」黃水可苦笑道。三個月後才趕在期限內把產品開發出來;其後,台積電也開始慢慢放量,最後成為固定的合作夥伴。

 

  • Copyright © Chunghwa Precision Test Tech.Co., Ltd 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中華精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
回頂端